出版物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 出版物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

日期: 2021-12-24
打印

61c568648c5d0.png

以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简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和高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科技发展到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和知识产权大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该如何衡量,如何客观地判断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全球科技发展中的相对位置。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定量化测度,反映了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以及科技活动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已成为辅助科技决策和评价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基本工具。

2018年5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出版了第一本《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在参考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日本科学技术指标》、《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等同类报告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的指标体系,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科学与工程发展状况、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描述。报告在2018年中国科协年会的科技智库高峰论坛上发布后,产生了较好学术和社会影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决定采用系列报告的形式,滚动延续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

本期报告在指标体系方面,保持基本框架和指标方面的相对稳定性,以便于主要指标的历史比较。在指标设置方面,考虑了指标设置的通用性、可比性,实现重要指标、共性指标国际可比。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内外公开统计年鉴及权威数据库、国内全国性专项调查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较研究、科学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分析。《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全书共8个核心章节,从科技人力资源、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等教育、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科研论文及专利产出和影响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技术产业和贸易发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态度等方面,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潜力与竞争格局,为中国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系列报告,本书在主要内容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在具体内容结构上有所调整和改进。与上一本报告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指标设计上,删除了部分学界较少采用的陈旧性指标和因数据来源可能导致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的指标,补充了“向高等教育过渡”、“财政科技支出”、“科技期刊出版物”、“高技术服务业贸易”等指标内容,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全面,也更契合科技与工程发展的时代性特征。二是在内容结构上,按照科技创新“人、财、物投入——产出”的逻辑思路,将部分章节次序进行了调整,“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从第三章调整至第二章,使全书先呈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体现状,再从中小学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过渡到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反映了潜在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整为第五章,反映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资源投入;将“科研产出与影响力”调整为第六章,把基础资源作为产出的必要条件之一,逻辑结构更加顺畅合理。三是在内容分析上,拓展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R&D经费投入、高技术服务业贸易等方面,较上一本报告扩展了数据来源和具体指标,而且分析时更加突出核心指标,注重指标反映的关键信息和价值。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等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改革、振兴孕育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格局正面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又一次巨大变革,其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可能不亚于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与此同时,疫情并不会阻止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脚步,疫情将催生更多的科技、健康、环境、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发展需求,呼唤更广泛的全球科技合作以及科技治理。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勇于创新,持续跟踪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科学与工程发展各方面的指标和成效,积极拓展国际开放合作新空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